cover_image

有一种成长,叫“出国规培”

裴蕾 百歌医学
2018年09月17日 13:54

关注百歌医学↑↑↑科学 探索 原创



终于把规培后,找工作的事情搞定了!图片


回想起从上医学院开始,到美国规培完成后找到的新工作,很有一些感叹,也颇有一些心得!


我是一个比较俗的人,原本想把文章题目写成:“20~30岁美女,20~30万美元”。哈哈~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是后来想想,我也不是纯俗,还是有一些精神层面的需求的~ 


先介绍一下自己:

图片

❀ 姓名:裴蕾

❀ 性别:女

❀ 出生于:湖北一个叫襄阳的城市,离《三国演义》里面那个三顾茅庐的地方很近。

❀ 201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复兴医院实习的那个班。本科期间准备美国执业医师执照考试(USMLE)的 Step1。

❀ 本科毕业后,直接浑浑噩噩地来美国读了5年的生理学PhD。在这段最蹉跎的岁月中,陆续完成了所有USMLE各个考试。

❀ 2016年,顺利Match上了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Center)的内科(Internal Medicine)住院医师项目。(附上我当年Match的喜报→《大丰收年!2016 CMG Match【大数据】》

以上的这些名词术语,比如 MatchStep1USMLE、“怎么去美国做医生呀?”等等这类基础问题,我就不赘述了。文末的《赴美行医:故事、观点和指南》一书,都已经清清楚楚地精讲过了,我来说一些更新鲜的事儿

图片

先小科普一下,在美国,内科住院医师三年规培毕业,成为具有独立执业能力的主治医(Attending Physician)后,有两大职业进展的方向:

  • 内科亚专科发展方向:成为某个亚专科的专家(① Specialist)。这需要选定亚专科,并且再做2~3年的 亚专科培训(Fellowship Training);

  • 普通内科医生(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Physician)方向:

    •  门诊(Clinic)看病人的,叫②Primary Care Physician(PCP)

    • 医院的住院部(Hospital)管各种住院病人的,叫③Hospitalist(我们就暂且翻译为“住院部医生”吧);


当然以上的①②③之间,并不是完全互排的关系。尤其在②③之间,各种混搭很常见。

图片

到明年6月,我的三年内科规培就结束了。一般来说,像我这样中国医学院一毕业就直接投奔美国做医生的,在规培完的头几年中,最常见的选择是:

  • 亚专科培训Fellowship

  • ③Hospitalist


小编注:本文主要想说的是③Hospitalist的方方面面,如果有兴趣了解亚专科培训Fellowship,可以参考这篇文章中的探路者:《那年,毅然出国的她,现在怎么样了?》(点击下图可跳转阅读)

图片


与国内相比,美国的医疗系统运作方式,很不一样!


在美国,内科住院病人,无论是消化科、内分泌科、风湿科、肾内科等,都是统一由普通内科医生的③Hospitalist掌管。而很多①亚专科 有时并没有自己的病房,他们的工作形式就是“自己专科的诊所看病人”+“医院的住院病人做专科查房“+“会诊”。


在美国,不管医院大小,都需要内科规培出来的普通内科医生的③Hospitalist来掌管住院病人和病房。


所以,这是很大的医疗人才需求。而住院部医生(③Hospitalist)这个职业方向,就是在近30年中应运而生的。

图片

回到开篇第一句话:“规培之后找工作”。


其实,我到美国好多年后,还会按照中国医疗系统的传统思维,想着“我一定要成为一个亚专科的专家(① Specialist)”,而“③Hospitalist才是医院管理的中流砥柱”这个形势没有深入思考过...


直到...渐渐发现,我对好多科都很喜欢呦 ~ 至少在规培快结束的现在,还说不清对哪个亚专科有极强的偏好呢!


当然,还有一些事,也在深刻地触动着我。


我还在第二年住院医苦逼规培的时候,某天刷个facebook,看见我们医院以前的一个高年资住院医帅哥,准时每隔一周,都会晒自己旅游的景点。一个新地标,一个小海岛,一座新城市,或一个满满异域风情的国度。AUV,真是一年四季不重样啊!


图片


后来一问才知,原来他是内科住院医规培结束后,做了住院部医生(③Hospitalist),开始过上了“上一周休一周”的日子。


于是乎,像我这样业余爱好超多的懒人,就瞬间萌发了“去TMD①亚专科的专家吧,我也要是追求这样的生活”的邪念。

图片

但是,我也不是纯俗,还是有一些精神层面的需求的。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说说大环境。


在美国医生缺乏很严重,美国每年医学院应届毕业生接近2万名,而第一年住院医师的位置有3万多。这就需要1万名左右的外国医学院来的毕业生或者医生,填补这个空缺。而医生培训过程漫长而又艰苦,到了住院医师培训完成的②Primary Care Physician(PCP)和③Hospitalist,更是金贵到了“工作找人”的状态。


其次,从找工作的个人心态来讲,我感受到了无比的优越感。


讲真,我一直在华中地区的一个小城市上小学中学,之后就是湖北省高考那个“千军万马独木桥”的状态下,冲进了北京的医学院,医学院之后来美国读PhD,一直到2016年申请住院医,这一路走来,我一直都是“被别人挑”、“被别人挑”、“还是被别人挑”的状态。没想到,我三年内科住院医还没完,就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阶级跃迁”,竟然是医院拼命地抢我,轮到我来对医院挑三拣四了!


图片


在我第一年住院医(intern)的时候,就会从邮箱中收到各种“奇奇怪怪”的医生猎头(physician recruiter)的信。基本都是先讲:“某某医院招聘,某某诊所招聘”。然后话锋一转,讲:“我知道您尚未完成三年住院医规培,但规培一结束您肯定还要找工作吧?如果您现在就签个合同,那么这个医院/诊所会给你sign on bonus多少多少钱,怎么样?” 


这个信的意思就是,我在美国规培期间,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没被项目开除,这个招聘的医院/诊所会每月给我发补贴(一般是2000美元/月)。对的,你没有听错!这就是不劳而获的钱,只要你肯尽早签“卖身契”!


说说这个“卖身契”吧 ~ 这当然是个开玩笑的说法。这是住院医规培之后,以主治医师(Attending Physician)身份任职的正式合同。一般都是至少年薪20多万美金的offer。


人选择一多,就开始得瑟!请大家搬好小板凳儿,慢慢儿听我说~图片


我之前问了一些同事,打听了大部分医院的情况后,选择性地面试了三家医院,各自都是不一样的style,已经比较有代表性了。


选择#1:当地富人区的一家大概400张床的社区医院(community hospital),它隶属于一个大的医生集团(Physician group)。工作模式很独特:6周在门诊工作(相当于②Primary Care Physician),1周在住院部工作(相当于③Hospitalist),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和节假日休息。住院部和门诊,工作量都是大约看20个病人/天。诊所的部分,一共有8~9个医生,每一年周末的排班,由大家均分平摊。


选择#2:就是我自己做住院医规培的大学医院,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Center)。这里没有门诊工作,只在住院部做纯③Hospitalist工作。也是“上一周,休一周”,而且大部分是白班,一年只有一周夜班。白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3点工作量大约是看12个病人/天。如果活儿早干完可以下午2点就走。同时会有一些教学任务,就是带教临床工作中带第三年和第四年的医学生。


选择#3:另外一家大的社区医院,大概400~500张床,也是“上一周,休一周”的纯③Hospitalist工作时间表。需要看15~20个病人/天

 

仔细对比一下:

  • 选择#1#3,都属于传统的私立医疗(private practice)状态。基本属于“多劳多得”型的报酬机制。

  • 选择#2:报酬的一部分来自医学院,另一部分来自医院的physician group。可以说是半公半私的状态。

  • 从报酬的额度上来讲,三个地方提供的年薪,都是20多万美元/年。#1#3,要比#2多几万美元/年。相反地,#2的福利更好一些,每年的养老金能多有几万美元的补助。


总之,大体上都是差不多的
“上一周,休一周,每天看15个病人左右,20万美元出头”


我最终看中了【选择#2】,收入和福利相对不错,教育资源丰富的大学医院。


回头想想...我这个29.99岁的女性,

如果...当时本科没有走上考USMLE的路,

如果...毕业之后没有出国而是待在国内,

我现在...应该在读博ing,或硕士读完正在规培。反正,至少我的大学同学们,在现在多数还没有升主治...从待遇水平上,无论怎么横向比较,我这条路是很值得的。

图片

不说钱了,咱说点儿不俗的。图片


作为医生,很看重的,是一份【安全】+【体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更高追求,就是“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说俗点,挣钱多可能不那么难,但是既想挣得多,又有时间好好的花,这样的工作不太多。


细说一下③Hospitalist工作基本模式吧:“上一周,休一周”。

  • “上一周”,是指有一周要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这肯定会有辛苦会有累,但12小时后下班了,那就全是自己的时间了。不会有科研压力,不会有标书基金,更不会有主任找你回医院加个班。

  • “休一周“,指得是紧跟着“上一周”的那周,是完全在家呆着的,可以随意支配的时间。

可以认为,“上一周,休一周”模式下,一年365天,我有一半的时间是各种姿势的休息。


图片


如果...我是潜水爱好者,可以每个月去个小岛潜水,不会有人打电话找我,叫我回来值个班儿看个病人!


如果...我对学术有真爱,可以用业余的时间做科研。不少医生在规培完后,先做几年Hospitalist,把医学院债务还清,或者把绿卡拿到手,还可以在这几年Hospitalist“上一周,休一周“的工作中见缝插针,进一步在自己喜欢的专科下功夫,最终选定自己喜欢的亚专科去继续做Fellow,进而成为Specialist。


如果...你真没啥业余爱好,或者你的业余爱好就是工作和赚钱,那么你完全可以用休息的那一周去做moonlighting(赚外快),一般来说值每一个班儿是一千美元左右的待遇,轻松获得原有收入的两倍。


还有还有,如果你是异地恋甚至异国恋,完全可以考虑用休息的那一周,飞到另一半所在的城市,维持稳定的恋爱关系。


想的美吧?这可不是梦哦 ~ 这就是明年七月之后,我在美国做医生的工作和生活!


总之,如果还在国内医学院的学生和医生们,也想年纪轻轻就有一份收入较高、有安全有尊严、时间相对自由、还能灵活转换的工作,不妨考虑跟我们一起来美国做规培当医生吧~

图片

怎么做呢?可以先从下面这几步开始:


好好读一遍《赴美行医:故事、观点和指南》


认真阅读理解《路标系统》,做题+精讲+打卡+checkpoint


参加【公益讲座:赴美行医,我也可以】:关注本公众号推送的通知哦 ~


参加 USMLE精讲,有【免费试听】耶 ~


有问题,问公邮!

baige.contact@bug-online.org,这是一项始于2009年的,面对全中国医学生/医生的公益事业!


最后,祝大家都能早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片
图片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文字即可查看全文)


九年 · 哈佛 | 一次微小的大变革



谁,是医生最好的老师?



裴蕾医生原声节目

可乐 or 面包,哪个更长膘?



联系我们

✪ 热线电话:13401194459

✪ 公共服务邮箱:baige.contact@bug-online.org


官方网站

✪ 电脑端访问:www.baigemed.com

✪ 手机端访问: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

图片


图片



   百歌医学 ▪ 知乎

图片
图片

☜欢迎扫码关注


图片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精彩在线课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百歌医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