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注:根据最新《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2.0)☚点击阅读,这篇考经rating为:4/5星考经。
评分细节:
根据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 ,考经应该具有出分前考经和出分后考经两部分。本文为出分后考经,“Jump”同学未提供出分前考经。
2018年3月30日,踩着deadline结束了考试。
2018年5月16日,出成绩了。
当然,中间我是被check了,这文末细说。
249分的成绩,对我来说,结果是满意的,但也有遗憾。
感谢这个考试,让我更了解自己,还让我遇见了这么多优秀的伙伴,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
我的考经总结了备考step1所走的弯路以及相应的建议,可能对大神级别的同学并没有参考价值。
我对大神的定义是:综合素质高!
即:能自律+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论+够聪明(类比、归纳、辐射)
够聪明的人很多,但其中不乏拖延症、注意力不集中和容易膨胀的,综合素质并不能算高。或许大家看考经,往往会去模仿一些用时短、正确率高的“高分大神”的轨迹,殊不知他们的高效和高正确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他们的资质hold住的,并非人人都可以模仿。在他们平淡的描述之下,综合素质在暗流涌动。然而大神毕竟在少数,对大多数人而言,我认为认清自己很重要,倘若懂得驾驭自己的性格,发挥长处,适当放下自己的固执,听大数据的话,及时调整节奏,不难考出满意的成绩。
至于我本人,一个非常普通的医学生,小聪明一丢丢,不够自律,爱拖延,有强迫,易焦虑,而且抗压能力差...
我第一次接触USMLE是在2014年的愚人节, 李旸 大叔来福医大讲座,由此入的坑。
第1个时期:2014.4-2015.6
做了两件不知对错的事:
如果,
这个时期如果重新来过,我会报2014年的暑假精讲。在福医大,是找不到考U党的(后来老师给我签183表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学校本科阶段第一个考U的),而USMLE又是一个抱团考试,即使有路标系统的指引,但一旦陷入闭门造车的循环,还是很难考出好成绩的。
北上广的同学自不必说,参加周末精讲非常方便,周围小伙伴多,拥有良好的考U氛围。但对于大多数非北上广的同学来说,则要尽可能抓住机会结识伙伴,获取学习资源,去寒暑假的精讲,就是很好的选择。
对于百歌医学的精讲,我认为越早参加越好,大二结束或3P1M学完妥妥可以去。
方法上,暑假精讲给我的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认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伙伴,我的能力绝对没有达到仅仅靠着路标系统就能考完step1的程度,可以说我取得不错的成绩,少不了伙伴们的帮助,尤其像我这样的学校背景,对个中滋味深有体会。在小伙伴中不要害羞,热情大方一些,你会遇见非常棒的朋友。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你会发现有些人慢慢地从朋友圈消失了,有些人各种原因放弃了考U,但也会有人和你一样坚持下来了,甚至不断鼓励你坚持下去。
知识上,暑假精讲有很强的抛砖引玉的效果。很密集的三周之内,不要强求硬知识吸收了多少,重要的是其潜移默化打通脑洞的价值。暑假班回来后,材料和录音就再也没碰过,课上的内容也忘得七七八八,但能明显感觉到学习效率的提高,知道该怎么去学习每一个疾病了,这不仅仅是看好路标系统就能获得的。这些250+的讲师们,对这个考试的理解、对知识的讲述,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维方式。
这里叨叨一下百歌医学的口诀。真的非常方便,越早学会的印象越深,而后期的口诀熟练度不够,则会出现知识记忆的混淆。很多小伙伴会在群里编口诀然后分享,我觉得很棒。不要在意一个口诀是否无厘头或黄暴,只要能朗朗上口,你就会觉得它无比可爱,既秒题又省脑力。其实,在我第零阶段的学习时,我是有点看不起口诀(KJ)的,因为那时候东西学得少,觉得区区几个难记的东西,多看几遍就熟了,虽然那时候真就是这么回事,可随着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就被打脸了。很多时候用anki强记都不如一句口诀来得快准狠。USMLE以理解记忆居首,没有明确机制则要懂得自圆其说,不能自圆其说则编个口诀像背诗一样去背。
虽然非常遗憾,时间不能倒流。我是在2015年去北京暑假精讲的,要是2014暑假我就去了,应该很早就开始系统化学习了,不至于多加了蹉跎的一年。
第2个时期:2015.9-2016.6
暑假精讲回来后,就开始了大四见习,同时进入路标第零阶段,围绕做题(Robbins+Q&A)来看书。犯了几个错误:
① 2016.2休学,想花一年全职考完step1。
② 期间报了个英语班,和外教玩得不亦乐乎,step1断断续续(学渣本质)。
③ 当时看到一个大神不用anki考了260+,邯郸学步地停用了anki
④ 不喜欢的学科拖着不看
如果这个时期从头来过的话:
① 我不会休学备考step1
一般来说,休学的意义在于后期冲刺step1以及之后申请elective,如果想休学全程备考,那么问自己2个问题:
建议花1-2个月,慢慢适应。用周末等全天休息的时间,试试能否达到8-10h有效学习,如果不能好好利用休学,不仅没考下来,还延迟毕业,不值得。正所谓知己知彼,Step1不仅要了解这个考试,还要了解自己的尿性,不要被一开始的考U热情或盲目自信冲昏头而贸然休学。(小编注:《赴美行医:故事、观点和指南》一书第一章已经详细描述过了,或者可以看《考USMLE | 兼职 v.s. 全职》)
② 我会坚持用anki
anki是神器,熟练运用则事半功倍,否则隔靴搔痒。我认为anki恰恰是体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而“小熊掰玉米,掰一根丢一根”的学习方式,才是吃力不讨好的。一味往前冲而不归纳和储藏,肯定会吃苦头。
或许很多同学在大学经过一个月的考前学习和速记,期末考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step1会让一些非大神人士见识到它绝不是这么好糊弄的,短期记忆能力不适用于step1。的确,并非人人都适合anki,但也要知道并非人人都是大神,不是大神又不想用anki,那会非常辛苦的,持久战消耗热情,接着自我怀疑,甚至放弃考U,不唬人。
我对anki的理解是这样的,虽然制作麻烦,但拾人牙慧而拿来的别人的卡片往往食之无味,建议自己做。anki的意义在于“过筛”,熟悉的pass,模糊的留下,有的放矢。不分科不分系统(模拟真实考试),只分大小卡片组,小卡片为10s内能解决1张的规格,一问一答,在零碎的时间看,比如公交上,工作的小空闲,食堂排队等。
小卡片的复习间隔我会设置得比较短,就跟吃零食一样,闲来没事就扫几眼,因为小卡片的知识一般比较孤立,难以和别的知识建立联系,所以次数更为重要,记不住没必要使劲去记,多看就熟了,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不再害怕细节。
大卡片一般为信息量较大且不能孤立记忆的2-5分钟内能解决1张的规格,超大卡片可以有但不要太多。大卡片建议选择比较大块的时间进行学习,需要不受打扰的环境去消化,以便建立知识网络。卡片正面的问题应该问得详细且便于联想,一步一步引导;背面则针对每个问题逐个回答,精简但要全面,搭配上病理图或机制图就更好了。切勿出现正面只写一个病名,而剩下的都要自己回忆的情况,既漏重点还费时费力,1个小时还背不了几张呢,毕竟咱们面对的是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没有必要做到事无巨细地背诵,看到选项后能快速回忆和判断即可。速度要把握好,回忆不出来就不要对着卡片干瞪眼,直接看背面就好,说明这是不熟悉的,选择短期内复习,然后开始背下一张就好,不要犹豫和停留,重点在于复习次数,打个比方,对于一个知识点,早中晚各看1分钟效果优于早上看3分钟。大卡片中总有几个细节每次都背不好,我就会挑出来做成小卡片单独记。不要大小卡片混在一起背,零碎时间遇上大卡片非常烦人,小卡片符合短期回馈,越背越上瘾。强调一点,每张卡片第一次背都要多花点时间,直到理解透彻(起始剂量),之后复习用时就会缩短且趋于稳定(维持剂量)。
anki是一味很棒的知识保鲜剂,专治各种说走就走的旅行、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挡也挡不住的恋爱等备考空窗期。学如逆水行舟,而anki就像是一只锚。我比较贪玩,有时候会放空个一星期,不想学新的章节,但是无论如何我会把anki上的任务解决,这样玩得开心,该收心的时候也能放心前进。
为什么很多人不用anki呢,除了制作麻烦,我想大概是因为坚持背anki需要“用力”,是个难受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也会背到恶心胸闷翻白眼),而且一天不背anki卡片数就会翻倍,会产生抵触心理,恶性循环下去就会堆积成山,最后放弃。很多人更喜欢边看书边记、边做题边记,因为看书和做题明显更轻松自由(输入+被动转化信息),而背诵和整理笔记则需要“用力”(输入+主动转化信息)。总会有一些小伙伴,就算知道正确的方法论(如路标系统),往往还是由于要“用力”的缘故而选择不去用,反而希望能轻松讨巧(懒)或按照自己的习惯(固执)去学习,或多或少都会偏离。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关于记忆法的书,里面有一句话,大致的意思是,记忆法不是让我们记得更轻松,而是让记忆变得更快更有效率而已。不用力的记忆、不用力的学习就是在耍流氓。
有的同学希望通过看书做题大量输入,一直往前冲,就算不记得也能先混个眼熟,这样的想法在早期是OK的,但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习惯,就会发现正确率一直上不去,因为实实在在被记住的内容只有一部分,没有花时间去沉淀,更多的只是模糊的印象,就算不断重复还是会有漏网之鱼,这样就非常虚。(如果是过目不忘的大神,当我没说,确实有这样的人)
③ 我不会单独花时间学英语
学口语,不是这个时期应该做的,集中精力对付step1才是最关键的,医学术语够用就好。英语水平在短期内是可以快速提高的,如果不运用的话,英语水平下降得也快,就我个人而言,英语就是现学现卖的,step1结束之后再考虑完全不迟,不必纠结。
④ 我会尽快抱团学习,不单打独斗,可能情况下抱紧大腿
这里要提到自律的问题,自律可以是自身的个性使然(主动),也可以是考U氛围的熏陶或小伙伴们的督促(被动),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没有达到,是不能顺利考U的。我在学习上容易分心,学习主动性差,8-10h/d的学习强度只有在考前2个月才达到(学渣本质),所以像我这样的小伙伴就要抱住大腿,求助身边的朋友,推荐一些可靠的考U群,定期参加网上讨论,学着制作课件讲课,调动自己的学习热情。讨论组不仅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遇到大神带队,你的视野会更加开阔,get到很多小技巧。讨论组不同于精讲班,精讲班针对高频考点,构建出大轮廓,而讨论组更注重细节,把FA的知识点查透吃透,是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对于讨论组:
仅仅就我当时的讨论组来叨叨几句(其他讨论形式我没有尝试过,不予评价)。好的讨论组可遇而不可求,默契非常重要。
好的讨论组,小伙伴之间最好进度相当,时区一致,人数越少越好,有组长有纪律,不多于4个人。
任务要是分配给太多人的话,你一言我一语的,体验会大大下降,毕竟大家脑回路不一样,各自有自己的学习理念,有的钻牛角尖,有的照着书念,有的太超纲,有的又太基础无临床相关性。建议一开始人数可不受限,毕竟随着讨论的开展,有些小伙伴就会觉得内容不对味而陆续退出或找到有默契的小伙伴自己组队,那么剩下的自然就是默契的。
讨论内容可以围绕FA展开,制作PPT,一周1-2次,每次3-5h不等,把FA上逐字逐句都研究一遍,比如FA中的很多描述是不配图的,或者有的配图不典型,就要去google图片。FA比较精简,可以适当选取goljan等教材中有深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深入浅出。强调一点,PPT做得越认真,收获就越大,要珍惜每一次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争取难点多内容多的章节来讲,收获一定会非常大!讲前自己要捋一遍,尽量能流畅,自己印象加深,大家听得也舒服。这肯定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有投入就有相应的回报。后来我就只和叶子姐姐过FA,一人讲一半,不懂的就google,整理出很多笔记,好的笔记和图片直接截图放在anki里去背,我们俩特别有默契,不钻牛角尖,实在不懂的冷门知识就一笔带过,意见不同时则各自保留意见。自己讲过的部分印象肯定是最深刻的,但不及时复习还是会忘记的,记得一定要配合上anki,把PPT中重点的部分截图做成卡片就好,不会花太多时间的,如果有配合默契的小伙伴,一人制作一半的卡片再相互分享,那就更省时省力了。因为如果这样细细地过FA的话,3个月上下是需要的,如果不用anki来维持记忆,那么3个月结束,前2个月学习的内容可能就生疏了,就要再花时间去捡。有的人喜欢讲课,不喜欢听课(比如我),听别人讲课收获总是不如自己讲来得多,那么讨论前一定要做好预习,把自己的疑问划出来,基础部分都要预习扎实,否则不如不听,听得云里雾里就等于浪费了一次讨论的时间。在这点上我做得很不好,这也导致了我某些科目拖后腿的情况。
⑤ 我会先学习最不愿意学习的学科,在讨论组里争着抢着来讲最不熟悉的部分!这样就可以把弱项转化为强项
很多学科看起来难,但学起来好玩有趣不能自拔,千万不要把你觉得难或不感兴趣的科目放到以后学。一开始接触新的学科是非常恼人的,只要hold得住适应期最后都会慢慢喜欢上。统计和生化,都是在考前3个月左右成为真爱的,但是neurology和MSK已然来不及了。对于最后考试的成绩,我的neurology和MSK都已经压线了,可以说非常好地反映出我的真实(辣鸡)水平,在路标系统第零阶段时不看,想着kaplan qbank开了再看,kaplan qbank又草草了事,在讨论组里故意避开准备此章节的ppt(望而生畏),要小伙伴讲给我听,可惜还是没听懂,后来kaplan sim勉强过了就没理会,想着等UW开了再好好弄吧,到了UW,神经解剖做出令人羞耻的performance,考前一个月的时候认真对待,觉得好好玩好有趣啊(然并卵),还是栽在了这上面。
⑥ 我会早点使用Google,uptodate,wiki等工具!
我是下了一个付费的翻墙软件,稳定也好用。第零阶段就可以开始使用,前期阅读能力不是非常好的情况下,uptodate和wiki看起来可能会稍吃力,但是google查病理图片或机制图就非常方便了,比如,ELISA的过程,google上很多非常棒的机制图,一目了然。病理图片更是要多少有多少,FA中的形态学特征相关描述google一下就好,大大提升效率,毕竟大家几乎都是图片记忆能力远大于文字记忆能力,能用图片解决的咱们不用文字。
第3个时期:2016.7-2017.6
Robbins做完,Q&A做了一半,随后小伙伴约我开kaplan qbank,checkpoint都没做就直接开了。Qbank总体上,我做得不是很好,平均正确率70%左右,意识到自己拉长战线又不用anki巩固知识,之前掰的玉米算是白掰了,所剩无几。于是开始乖乖背anki,自此基础开始逐渐稳固,知识的联想与辐射也轻松了许多,学习开始走上正轨。8月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比较靠谱的考U群,作为插班生在YY上参加一些讨论,受到很多启发,有优秀的前辈带着讨论,真的会学到很多。但是后来前辈们要冲刺了,讨论就停了,于是也叫上其他小伙伴建立一个线上讨论组,制作课件讲课。自己负责讲的学科或系统正确率都在90%以上,感觉很满意,这是自己进步最大的阶段。
第4个时期:2017.6-2018.3
6月,kaplan sim1和sim2均为72%,算是压线过了checkpoint,然后开6个月UW,顺便定了考试区间9-12月。这是自己做得最不好的阶段,数次中断anki,被实习、感情、健康问题干扰了进度。 期间因为病历没写好被一个上级医生批评,受到打击有了弃考的冲动,荒废了1个月(23333,怎么如此没用,捂脸)。UW也做得不满意,一刷70%,二刷能达到90%。
开始考U之后,你会发现这个考试能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体现得淋漓尽致,1个月不学习,进度倒退2个月,辛苦维持的800多张大卡片1个月没复习就变得无从下手,打乱了进度,有很多笔记到临考都没来得及复习,非常可惜。那时讨论组已经结束,大家各自开始冲刺,自律性就更差。强迫症被打断进度真的是很没救,内心比较焦虑,后来将考位延至3月30日,deadline,不能再延了,弃考是不可能的。
考前2个月,经过小伙伴的鼓励(心态是真的弱),状态回上来了,但是已经埋下了很多隐患,我只能尽可能补救,围绕FA,抱着anki狂背,回头狂捡玉米,其实该掰的玉米都掰了,剩下的就只能是捡回多少是多少噢!
除了neurology和MSK。考前1个月做了nbme 18(236),之后就没做过nbme了,因为反正3月30日必须要考,延无可延,nbme对我来说意义就不大了,做砸了反而会影响心情。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错题基本上只要是在FA上的知识点,如果能够做对,nbme
250肯定会有,所以我就转战FA,集中精力刷高频考点,冷门知识点已经不想再去关注了。最后2个月简直是把自己逼哭的节奏,各种含泪筛选很多辛苦整理的笔记做了个断舍离,真的很遗憾,考试当天还遇到很多曾经熟悉的考点,可就是死活选不出来。
不到万不得已,nbme和uw该做还是要做的,貌似里面有很多与真题相似的题干背景(考试当天还真遇到了uw sim里头的题)。我是实在来不及才出此下策。UW sim刷了几个block,没做完,问百歌医学公邮该怎么办?公邮无奈地让我把UW错题好好看看~
如果这个时期重新来过,我绝对不会在nbme还没达到指标之前就报名( 李旸大叔为此写过一篇“打虎武松不过岗”的文章:《打虎的武松、考U的路标和“熊孩子”生长发育曲线》),当时看别人的考经,UW开半年基本就可以考了,所以想都没想就报名了。
因为那时候学长说了一句,把考试日期定死就会超级努力,我就给信了!
呵呵,然而我的尿性就是越逼我我越是不想学,可见了解自己是多么重要啊,不要人云亦云地相信这种受性格影响比较大的偏方,路标系统才是证据比较足的处方啊!
至于备考的资料,我基本上是把书当资料查,做题为主,遇到不懂的就看书,再制作卡片来背。
对于正确率的回忆,我超级不care这些,做完就忘掉了,留下的只是anki卡片(恩,我是个anki党,anki当书一样翻),觉得掌握才是重要的。
考试当天
无特殊,真的就是普通的一天,提前一天看看考场,第二天带好该带的东西,其余自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的。考完出来和妈妈去旅馆边上的一家小店下馆子,喝了点小酒庆祝。
这里提一下check的事
毕业生和学校有portal的小伙伴可忽略,提交183表的童鞋们还是要认真看看哦,因为我之前看过 姜博洋 和 黄少鹏 两位同学的考经,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是有多烦人,导致考完1个多月才知道成绩,花了将近1000元来回寄特快。
Check这事儿,只见于提交183表的在校生,ecfmg为了确认考生的学生身份而平邮一封认证信到考生所在的医学院,注意,这封信是距离考试日期前的2个月左右发出的,2-3周的时间可到达学校,信封是统一的学校地址,没有收件人姓名和联系方式(因此我在我们学校生活区邮局误拆了一个外国毕业生的信件),但是大家要知道平邮是非常不靠谱的通讯方式,很有可能寄丢,而且我们福建医科大1个月之内没有人领走(我们学校的老师不会去邮局领取),邮局就会退回这封信,所以我的第一封信要么寄丢了,要么退回了。
学校收到信之后(每个学校不一样,有些学校的老师轻车熟路,会去领取信件,还会帮学生寄信),负责签字的老师签个字盖个章,证明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休学应该没关系,我休学了老师照样帮我签),再寄回到ecfmg, check信妥投之后的10个工作日内予以出分,有的同学要等更久,取决于当时ecfmg认证部门的事务是否繁忙。而且很重要的是提交183表格的在校生被check的几率非常高,不要想着自己是那个跳过check的幸运儿。
所以,在考前2个月,发一封邮件给ecfmg,问一下自己是否被check以及信件发出的时间,如果确有其事,2-3周内去学校查看并处理,避免考完不能及时知道成绩。
而且事实证明,他们寄到福医大的信是会丢的,我只好要求ecfmg用FedEx(联邦快递)给我寄信(超贵),流程也比较复杂,需要FedEx账号和一份申请,说明自己需要用快递寄信的原因并签名,扫描成pdf文件发送邮件或传真给ecfmg。一周内受理,check信发出,5天后到达福州,本来显示当天派送,可是我打电话给学校,老师表示并没有来自联邦快递的寄件。于是又拨通FedEx在中国的客服,要了快递小哥的联系方式,后来得知这封信没有收件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只有学校地址,快递小哥根本不知道该送给谁,还好及时联系上,不然这封快递信又要被退回(唯笑)。然后给老师签字,寄回,10天后的周三晚上:
your score report is available 的邮件发来,猝不及防,249(多给1分该有多好),长舒一口气。
分数出来后,一一谢过帮助过我的小伙伴。最感谢的人是叶子姐姐,从备考开始,我们俩每天都在微信上交流进度,每次心情低落时总是陪着我鼓励我,要不是她,或许我都走不完step1,这份友谊一生都会好好珍惜!
我的step1告一段落,希望在接下来的道路上继续加油吧!
考经,不是循证科学范畴的single case report,而是一种个人传记文学(属于anecdote类型,在循证水平上属于最低的)。
百歌医学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2.0)☚点击阅读,为大家提供了可信度大于3.0分的考经,即作为第三方来确认考经"是否为真人真事真成绩单而写成的真考经”,而非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杜撰拼凑的虚假考经。但考经本身的个人传记文学属性是无法通过《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而改变成为single case report这种最基础的scientific evidence的。
所以,在同学们阅读时,请注意考经这种个人传记文学“在全面性和准确度方面存在的先天误差,在可重复性和普适性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故,考经作为一种鼓舞斗志的文学作品是合格的,考经作为指导USMLE考试的学习复习是有潜在危险性的。
请所有真正复习准备USMLE考试的同学,严格遵循路标系统(来源于cohort study和case control),按部就班完成“做题 + 精讲 + 按时高标准通过checkpoint”的循环,这是正确的guideline。
PS:《正确阅读考经(beta版)》是2018年1月12日新出现的配合于《USMLE Step1 考经可信度分级标准》(Version 2.0),进一步指导大家正确精细准备USMLE最初版,今后会逐渐更新为正式版。
by 百歌医学
2018年1月12日
#USMLE考经#考生更详细信息:
END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