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歌医学#USMLE考经#,小编注:我们对于已经有Step1考经刊登的同学,不再对其Step2CK考经进行可信度评测。罗祎明的Step1考经在:http://bug-online.org/usmle-exp/step-1/13465/
如按照相似于Step1的标准测评(http://bug-online.org/usmle-exp/11006),这篇考经rating为:5/5星考经。
评分细节:
姓名 | 成绩单 | 出分前考经 | 第三方组织证明 | 出分后考经 | 总评分 | |
评分 | 有 | 有 | 有 | 有 | 有 | 5/5 |
备注 | 罗祎明 | 百歌医学顾问系统,BUG |
根据BUG,SUG,GZUG,CUG,SZUG,JUG,CSUG等全国知名讨论组考经的一贯统一风格,分为出分前考经和出分后考经。出分前考经的链接:http://bug-online.org/usmle-exp/step-2-ck/17854/
=======================================================
考试时间:2013-12-30
出分日期:2014-1-26
出分后考经书写时间:2014-1-28
成绩:268
之前我说到,考试时候感觉难度很大,因此查分的时候好紧张,对自己能考多少分一点底的也没有。268的分数对我来说还是挺高兴的,但是后面的performance profile情况却大大逊于Step1,同时美国医学生的CK分数也较Step1提高不少(Step 1平均分224,CK平均分238),可见美国的临床教育还是非常成功的,同时估计也是为叮嘱未来的医生们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罗祎明Step1 263的performance profile(下图)
罗祎明Step2CK 268的performance profile(下图)
我CK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说是充裕的时间堆出来的。我从2012年8月份开始准备,一直折腾到2013年的12月才去考试,虽然中间断断续续忙别的事情,但这15个月来几乎没有完全放下过,而且国内的课我也没少翘,所以每天最少也能平均拿出2-3个小时的时间准备,总共准备时间估计和Step1差不多。
一直想找个机会纪念一下我考试前人生中最充实的一个月:12月月初准备4门国内的考试,其中包括上大学以来最BT的一门(没有之一!而且不能靠USMLE的底子平趟...)——北医三院的中医课考试,月中飞去长沙参加了一个面试,考前的周六去上海讲了一次【USMLE Step1 Review 2013-2014 周末精讲(上海)】的习题讲解,周日又参加了一个对我非常重要的学生活动,然后周一踏进CK 考场。
我两个step的经历证明了只要基础扎实,踏踏实实的准备,高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学校里天天打游戏还能在国内考试拿高分的所谓“学神”级的考前突击能力。这之中可能会有题库正确率的波动、“怎么也记不住!”或者“怎么复习都会有一大堆不会的东西”的无力感,但只要自信的坚持每天的状态,“高原期”便自会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考Step2CK 的时候仅仅在国内实习了一周,而之前国内的临床课相对于临床实践也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因此和Step1没有上过国内的临床课依然可以拿高分一样的道理,考试本身都是有套路技巧规律的,而且是可以自己摸索和实践出来的。你也许不是什么极具天赋的考试高手,但是USMLE里那些知识点在一遍又一遍地通过书和题库过下来后自然就在脑子里了。这其中“性价比”最高的准备材料毫无疑问是MTB和UW,其他的材料在时间充裕的基础上能看一看都是很有帮助的,如果还想再更宽广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遇到临床问题可以去查查UpToDate(北医上不去,图书馆说在谈价格,但一年多了都还没谈下来...)、MedScape和Current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该书每年都会更新,现在已经有2014了,特别赞~)
虽然没能去上美国的医学院,但是从USMLE中足以窥探出中美医学教育以及医疗实践的巨大的差异。
曾经准备Step1的时候惊诧于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的完美整合,给医学生编织了一张全面而系统的大网。准备CK时,更多地是体会到美国对偱证医学的重视,并且强调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性。CK里会遇到对答案会存在疑问的临床问题,这时候需要的正是查资料查文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在临床实习中同样会遇到类似很多的问题,多数时候带我的住院医甚至是主治医也未必对此有很深入的了解,回去自己查文献是对患者对自己最负责的选择。
和其他职业不同,临床医生理所应当的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那么遇到问题就理所应当的去读文献、查资料,理所应当的保持及时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习惯。(从中也可以看到国内医学院的临床知识还在用教材学习是多么的落后!)不过我现在对偱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还是有很多困惑的,希望在之后的求学行医之路上能有更多的认识。
USMLE从Step1就开始渗透“患者为中心”的思想,现在在练Step2CS感触更为深刻。疾病带给患者的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另一方面,医患信任应该是被主动建立的而非视为理所应当(from Kaplan USMLE Step 1 Lecture Notes, Behavior Science)。
经过USMLE的训练,深感关注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提供人文关怀对于临床医生同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国内实习医生的自由度比较高,我现在问诊时也去尝试常规问生活和职业,筛查抑郁,问FIFE(Feelings, Idea of disease, Function of daily life, Expectation of care),建议高危患者打疫苗,同时也很享受以非常nice的态度向患者做健康宣教的过程,虽然感觉自己这样在国内公立医院做,是有点点异类,但能和患者融洽相处让我感到很满足。
我能理解如果我自己在国内或者美国做住院医不一定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但对于几乎还处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国内,医生经常甚至都不愿直接去面对患者本人(而是家属),如果能让医学生在本来很水的实习中做这些事情相信还是很有意义的。
现在国内的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才刚刚起步,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方面做得很糟糕。基本还停留在每年做“血尿便常规胸片超声心电图肿瘤标志物”这些目前不认为对健康人群利大于弊的检查阶段,没有人关注健康人群/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没有运动处方,没有医学营养治疗,戒烟得挂精神科,鲜有针对性的疾病筛查,可能比较宽慰的是政府已经在给社区医生派活做健康宣教了...这就是为什么在发达国家慢病发病率已经出现拐点的今天,我国却是在飙升。
如果一定要说我写这段和考Step2CK有任何关系的话,我的“Preventive Medicine & Health Maintenance”部分表现最差。
正如我曾在微博首页的介绍所说:“越来越感到学医是我人生到现在为止最幸运的选择,曾经觉得出国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年少轻狂,想要趁着年轻去远游,现在则有了更多对更规范的训练和享受行医本身的向往。”
最后祝一路上的医学生/医生们一路顺风,不论理想还是理想中的生活都能成为现实!
罗祎明(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042973271 )
罗祎明新浪微博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